2013年9月4日 星期三

歷史探祕/1958年金門炮戰 美軍險用原子彈炸廈門?!


標題:歷史探祕/1958年金門炮戰 美軍險用原子彈炸廈門?!

大陸新聞中心/綜合報導

美國國家安全檔案館在2008年4月30日公布了12份冷戰期間的文件。這些解密檔案表明,在1958年8月解放軍炮轟金門期間,美國軍方高層擬使用核武器攻擊廈門。不過,這個瘋狂的計劃被時任美國總統艾森豪否決。

美軍起了動用核武的念頭

根據老人報報導,1958年8月,臺灣海峽戰雲密布。為打擊美蔣簽了所謂的《共同防禦條約》,解放軍在福建前線大量集結。8月23日,解放軍炮轟金門。由於美國空軍的部分力量在1958年7月忙於應付黎巴嫩危機,因此,美國空軍無法按照《共同防禦條約》的約定,在台海地區部署軍力,這讓美軍動起了用核武器的危險念頭。

該次解密文件《5次國際危機中的美國空軍(1958~1965)》披露了美國的決策過程。文件指出:『戰略空軍指揮部通知下屬機構,一旦衝突升級,5架轟炸機將使用1萬噸到1.5萬噸TNT炸藥威力的戰術原子彈(當量與廣島原子彈相近),對廈門的機場進行空襲。』但8月23日金門炮戰發生後,美國高層卻沒有按照空軍預想的對大陸進行核打擊,這是為什麼呢?

解密文件顯示,時任美國海軍作戰部部長的阿里·伯克上將對此早有預感。他對空軍的菲爾特將軍說:『堅持在大陸的敵對行動一開始就使用核武器,總統可能不會同意。』阿里·伯克是從政治角度分析的——自1958年3月31日起,蘇聯宣布單方面停止任何類型的核武器的試驗,為取得外交上的主動權,美國必須在台海地區限制核武器的使用。

總統否決因考慮蘇聯核力量

8月25日,艾森豪威爾總統在白宮與高級幕僚們開會,他決定『不在台海地區使用核武器,並用常規武裝力量援助臺灣』。4天後,他派空軍混合打擊力量支援遠東,並表示:『即使金門被轟得底朝天,我們也不要急於使用核武器!』

文件顯示,艾森豪對其決策是這麼解釋的:核武器有其固有的缺點,雖然能殺傷對手,但其輻射塵也可能傷及臺灣民眾。歷史學家們猜測,從冷戰時期的國際形勢分析,艾森豪這一決策的深層原因,可能是考慮到蘇聯核力量的威懾。1958年中蘇關係『蜜月期』雖臨近結束,但雙方的分歧尚未公開。儘管艾森豪早些時候已針對蘇聯的核威脅制定了『大規模報復戰略』,但他顯然對在核戰爭中打贏蘇聯沒有必勝的把握。

金門炮戰發生後的9月7日,赫魯雪夫致函艾森豪威爾,就臺灣海峽的緊張局勢向美發出警告:『在核武器及火箭武器時代,曾經嚴重地威脅海上船隻的海軍艦隊,基本上只適合禮節性的參觀,再就是成為各種類型導彈的攻擊目標。』這話顯然是針對艾森豪當時派第七艦隊到臺灣海峽『巡邏』一事。

赫魯雪夫強調:『美國在核壟斷早已被打破的情況下,仍企圖用核武器威脅其他國家,這是完全沒有希望的事。』因此,艾森豪如果想用核武器襲擊廈門,就不得不考慮當時仍和大陸處在同一陣營的蘇聯的態度。本文摘自:《老人報》2013年8月30日第A4版,作者:梁平,原題:《廈門險遭美國原子彈襲擊》。


來源:http://www.nownews.com/2013/09/04/91-2981205.htm

0 意見:

張貼留言